日式花道:花是你自己的肖像
16世纪时,日本最高统治者丰臣秀吉和茶圣千利休同为茶道中人,但理念相悖:秀吉崇尚奢华,曾以黄金打造茶室,而千利休则偏爱素朴,推行回归自然和日常的草庵茶室。丰臣秀吉有次在茶会上有意刁难千利休,命人端来盛满水的浅口大铁盘(一说是铜盘)和一枝红梅,令他把一枝梅插入盘中。当时插花多用瓶,无人用盘。
面对这样一个粗犷冷硬的花器,千利休俯身轻拿起梅花,从容摘下花朵,于掌心揉碎,之后一扬手,撒花屑于水面,枯枝横搭于盘沿。
从生入死,不过落花一瞬,这份清决寂艳之美,震撼了包括秀吉在内的茶室所有人。
日式花道提倡一种精神:“待花如待人”,从一个人待花的态度上能看出他如何待人待己。千利休以美为至高无上信仰,他的世界里,为了美,一切皆可让道。上面这则轶事里千利休不过是摘尽一枝梅花,揉碎花瓣,在另一个更有名的“秀吉去利休家赏朝颜”的故事中,千利休拔掉满园朝颜,只留一朵庄严奉于茶室,以此向秀吉呈现侘寂之美。
对花,“欲求大美,不惜大毁”的千利休对自己的生命亦是如此——为了持守所信奉的茶道,最终不惜切腹自尽。斯人远去久矣,但他开创的侘寂美学流传至今,不仅影响日本茶道,也成为日本花道的审美主流。
“待花如待人”另一层更直接的意思则是,视花为人,以郑重爱惜之心对之。翻开川濑敏郎所著《四季花传书》,你随处皆可感受到身为“花人”(日本对花道师的称呼)的川濑君正是如此待花。
花的性情
他了解花们的喜好个性,并在插花时一一关照到:松枝的皮容易干燥,要在水里浸泡一夜之后再插;菊花很讨厌金属气味,用剪刀剪枝的话,就没法长久保鲜了,得用人手去折,折的时候,还要注意去掉影响水分吸收的表皮;朝颜花身子娇弱无比,给她浇水时,注意不能把水喷到花瓣上,如果花瓣吸收了水分,会褪色留斑如同伤口;辛夷一旦开花,一天时间就会枯萎,所以要在它仍是花蕾时就用其插花,才能慢慢欣赏辛夷花绽露笑容的样子。
花道常说,“一花三季”,初花(初开的花),当季(盛放),余韵。即便插同一种花,若身处不同花季,要突出的美感也应有所不同。以水仙为例,12月是初花,1月为当季,2月为余韵。初花时,叶多花少,可选一枝花与新叶投入细口长颈瓶里,示人以枝叶舒展、初初绽放的美。而到花盛开的当季,可用大量水仙聚集成束插在广口花器中,体现热闹愉快的美。而到余韵时,则可将绽放殆尽的花倚在花器口,有种依依惜别之感。
如果要把不同的花搭配到一起,川濑会格外注意花们是否性情相投。冬日里,文雅的腊梅可以和清秀的寒菊同时出镜,若把寒菊换成翠竹,竹梅同台,也属相得益彰,但如果改成松枝,川濑就有点受不了。理由是,他觉得松树单插姿态舒朗,一旦和其他花卉呆一起,就泯然众人了。
他也不会把蒲公英和鹅掌草同插,这俩虽都是春草,但在川濑眼里,前者是健康活泼的小姑娘,有着晒黑的微笑脸庞;后者花色白皙,身姿娴雅,虽同为少女,但已有女人韵味。一个阳光,一个孤冷,硬要让她们聚于一器之中,气氛会变得很别扭。
花和花需要相配,花与器更要相宜。早春之花就不适合插在昂贵的名器里,如同少女不宜珠宝华服,天然就好;而秋花则可以放入古董花器中,因为有了时间的沉淀。
若是夏日莲花这种有佛性禅心的花,川濑会选胡铜等格调高雅的器皿安置它。而油菜花则适合插在土器里,它们身上都有乡野气息,两者结合会让人有种春芽破土而出的感觉。
赏花,也是见自己
川濑的插花习惯是先定器皿,再选花材。选花器时,他常不拘一格,朽木、断竹、盘被人视为破烂的铁板、水管、过滤网……几乎任何物品都可被他用来插花。他能在这些不会被常人视为花器的物件里找到它们与花草魂灵相契的那个点,并展现出来。
他曾用残缺有洞的竹编老笼配上风烛残年的虫蛀叶,使得沧桑物哀之感体现得淋漓尽致。更有巧思的一次是他选身形修长的铁烛台为花器,把仅仅开着一朵白花的杜鹃草挂在烛台顶部的折钩上。那一朵花好似一点微弱烛光,兀自亮着,幽静又温暖。
插花时,除了考虑花器,还需要思量插花所放置的背景。川濑曾总结:花道诸法,归根到底,最重要的还是花、器、背景三者缘分相投。这也是日式插花和西方插花的一个不同,对前者而言,花、器、背景三者缺任一,“花人”们所求的花道都不复成立,必须浑然一体到密不可分的程度。而在后者中,各元素可以独立存在,对整体感的要求相对没那么高。背后其实还是东西方审美的差异,一个更在意整体,一个更注重个性。日本花道受佛教影响,相信“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花枝在器中的不同布局和插法可寓意万物,纵向的为瀑布,横向的是溪水,后高的为山峦,前低的是平原;而不同状态的花则示人以时空之感,枯萎之花表示过去,盛放的是现在,含苞者是未来。
如此,山河湖海、古往今来皆可融为室内一花。
日式插花中,用的花数目越少,对环境的干净空旷程度要求越高。到只插一朵花时,背景里不能有丝毫杂物,求的是天地之间,广阔寂寥,唯留花与你,一期一会。
日语用“花见”表示“赏花”,这一刻,你在花见,亦在见己。因为按川濑的花道理论,你从许多枝中选出的那一朵花,其实是你自身的肖像。
而要走到这一步,能准确从众花中选出“我的花”,需要经过漫长练习,首先是从插多枝开始。“就如人,如果不与很多人相会,很难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的确,人之一生,若未见过天地,未见过众生,如何得见自己。
精彩评论